『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早產兒出院後的定期回診對於追蹤檢查工作非常重要!為了克服出生時生理條件的差異,出生體重小於1501公克的早產兒在矯正年齡兩歲以前,需要更充分的環境刺激、訓練機會以促進其發展。此時,家庭環境的配合、家屬的支持、相關教養知識的瞭解,以及處理技巧...等諮詢就更顯重要,這些都可藉由早產兒追蹤檢查門診提早發現問題,讓專業的醫護相關人員幫助父母進行評估,進一步提供給早產兒更好的發展環境與機會。
『兩歲追蹤』
有鑑於此,基金會於民國1995年8月起,在台灣北、中、南陸續開辦七區「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出院後的追蹤檢查工作」。配合新生兒醫師、兒童發展心理師及早產兒個案管理師等專業人員,於矯正年齡 6、12、24 個月時返診進行評估,及早發現問題、及時做適當處置或轉介至眼科、耳鼻喉科、復建科、早療...等機構,期待將早產併發的後遺症減至最低,並獲得完善治療。
『五歲追蹤』
其後,為進一步協助瞭解早產兒於學齡前之適應狀況,本會於2006年8月起,提出「極低體重早產兒五歲追蹤計畫」,此時期的評估重點放在對學習的影響上,如:注意力缺失、過動、語言及理解問題、動作協調、視力狀況或是學習適應不良等問題。期盼藉由學齡前的相關評估,協助極低體重早產兒為就學做準備。
『擴大全國性服務計畫』
考量極低體重早產兒出院後追蹤檢查之重要性,為能普及全國,本會自2009年至2011年推行「極低體重早產兒全國性三年服務計畫」。其後,並於2012年起續推「極低體重早產兒擴大全國性服務計畫」,將追蹤檢查評估模式與及時轉介概念,推廣至台灣北、中、南、東部未曾進行追蹤檢查的醫院,照顧全國更多有需要的早產兒。
台灣極低體重早產兒至二歲的發展預後—1999年成果報告
(手指滑動表單)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鄒國英 曹伯年 |
台灣地區極低出生體重兒至矯正年齡2歲的神經發展預後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林鴻志 | 台灣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在不同地區的神經發展的預後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何茂霖 陳家玉 |
罹患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極低體重早產兒的神經發展預後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王儷燕 陳昭惠 |
不等程度的腦部超音波異常對極低體重早產兒其日後神經學預後之影響--台灣地區極低體重早產兒兩年追蹤之結果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王藍浣 黃朝慶 林其和 王新台 |
臨床適應能力測驗/臨床語言聽覺發展測驗與貝氏嬰幼兒發展測驗的相關性--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與足月兒之對照研究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陳淑貞 | 台灣極低體重早產兒聽力評估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陳英堯 謝凱生 |
極低出生體重而之適重兒與過重兒生長追蹤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周怡宏 | 極低體重早產兒中出生體重低下者在前二年的成長追蹤報告 | 下載 |
台灣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十年期間的早期預後—2011年成果報告

★台灣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十年期間的早期預後- 2011年成果報告【實體書籍索取】
本書印製成冊並已發送本會合約醫院之早產兒照護相關單位及全國衛生局,提供本土化早產兒醫療與預後珍貴的參考數據。目前尚有少量庫存,有興趣之醫護人員歡迎來電索取【02-2522-1792 童小姐】。
(手指滑動表單)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鄒國英 | 台灣地區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罹病及存活率—十年之變化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江明洲 林鴻志 林瑞瑩 |
二個不同時期(民國86-90、91-95年)臺灣地區超低體重早產兒死亡率與相關因子之探討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張振宗 陳英堯 王曉萍 謝凱生 |
台灣地區極低出生體重兒開放性動脈導管之分析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唐家婉 王曉萍 陳英堯 謝凱生 |
台灣地區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和先天性異常之分析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許瓊心 高信安 洪漢陽 張瑞幸 詹偉添 |
台灣極低體重兒慢性肺疾病之危險因子─多家醫學中心十年之研究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鄒國英 | 台灣地區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之神經動作發展預後—十年之變化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曹珮真 陳淑貞 |
非常低體重早產兒二歲時的神經發展預後:早產兒追蹤十年報告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王藍浣 黃朝慶 |
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在兩歲前的認知及動作發展型態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白家銘 許瓊心 高信安 洪漢陽 張瑞幸 |
產前母親轉診對於極低體重兒出生後預後之影響 | 下載 |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 陳倩儀 周弘傑 曹伯年 謝武勳 |
極低體重早產兒罹患慢性肺疾病之神經發展預後 | 下載 |